沿著棧道往中游的方向走,與腳踏車和運動的人擦身而過,一旁的樹梅坑溪靜靜的濁濁的流著似乎沒有人發現她的存在。
走過捷運底下的涵洞,發現竹圍社區的朋友努力地想彩繪出樹梅坑溪的聯想,提醒大家[溪]的存在!
越過車水馬龍的民權路[竹圍橋]早已被人遺忘,站在橋上看樹梅坑溪比較像是一條大水溝,居民的排廢水更勝過原本的溪流。
陳建志老師帶著大家來到馬偕醫院旁的[滯洪池]-都市內一旦大雨水溝無法承載這麼大的水量,[滯洪池]的作用就是將部份雨水暫時留在池內,避免大量雨水釀成災禍,這應該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吧? 然而生物有它抗爭的方法,公蟾蜍緊抱著已被輾斃的母蟾蜍努力地想傳承生命!
再往上走我們已經看不到樹梅坑溪,它就從民生路公園人行道底下流過穿越民生福德宮。陳建志老師說當初因為這條溪的臭氣,人們決定把它蓋起來,小孩才能在這裡玩耍,老人才能在樹蔭下聊天散步,眼不見為淨吧!
春天的指標蝶種-紋白蝶,你可以再靠近一點看十字花科的菜葉上點點的小小黃點是他的卵,紋白蝶用他的各種生命形式提醒我們生命的力量!!
路旁一大片的桑科榕屬的台灣天仙果,就是民間煮湯藥用的羊奶埔(客家),他也是端紫、圓翅紫斑蝶的食草 。
你有猜到嗎?在竹圍[樹梅坑溪]巧遇一支破雨傘 ...就是黃蛺蝶幼蟲蟲巢,小心打開來刺刺毛毛的小傢伙躲在裡面,別羨慕這張成蟲照片不是在樹梅坑溪拍的,倒是高高的[淑玲]同學在枝頭上拍到成蟲打開的翅膀 ,感謝他分享給我的照片。
樹梅坑溪中游豐富的生態就由這張怪物集合照可以看出...小白紋毒蛾,蚱蜢,蜘蛛,椿蟓。
樹梅坑溪漸漸接近上游也擺脫水泥人工的束縛,我們的終點是妙覺寺,由妙覺寺看下去竹圍隴罩在朦朧的雲氣下 。
這張質感優美的[永澤黃斑蔭蝶]要謝謝佩吟同學的新相機,至於他傳給我的這桌看得到吃不到的[好菜園]就叫人很生氣了!同學,下次跟柏昌老師出去要跟緊一點,有得玩!有得看!還有得吃!!
看盡樹梅坑溪的鳥-下游河口的大白鷺和中游開心農園的烏鶖,樹梅坑溪的事他們最知道!